《慢城裡有生活新意》
放慢步調,摸索出生活新模樣
生活在城市的快節奏裡,工作效率要搶快、成果曝光要搶先,對最新的資訊及新聞話題想要即時掌握,並在一日內的行程之間趕場..但是在其它角落,其實有另一群人,選擇以大不相同的慢步調來過日子,同樣地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。
在相對緩慢的地方,很自然地心容易靜下來,當腳步放慢、站穩後,才有機會真正打開感官感受到周遭的氣息與韻律。當與這塊土地貼合,就算再熟悉的事物,也會以更深刻的眼光去觀察、體會,進而從中得到養分和回饋,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活動能。「慢」生活,不是無所事事,一點也不空虛,更積極的定義來說,接近「美好的生活境界」。
我們找了臺南與花蓮兩地的朋友來聊聊,有世代久居的當地人、也有移居的新住民,想聽聽他們如何看待自身居住的地方,而那些迷人的特質又是什麼?空間設計師山姆說:「對於一個從事創意工作、靠美感過活的人來說,臺南是很有黏著度的城市,慢速緩衝的環境,加上新舊文化交互作用,讓人重組價值觀、摸索出想要的生活模樣。」
資深攝影師蔡宗昇人稱廳長,多年來嘗試以影像記錄,自然涵養出一套審美觀點,放諸到所有大小事,而形成個人的生活美學。他認為「臺南最美的是藏匿於巷弄間的庶民文化;試著用比臺南還慢的速度瀏覽,才能直接感受生活滋味。」重量級文化人杜昭賢對臺南魅力的本質一語道破:「藝術、傳統文化與生活在臺南是三位一體的,無關階級、地位。」
音樂人塘芽和丈夫搬到花蓮鹽寮海邊,寬闊的土地供給她伸展四肢,慢慢訓練她回到質樸時光,與人最真誠的面對彼此,超越浮誇虛假,留下真正實在的創作。廚師阿仰則是從食材的角度去認識環境,在發掘花蓮在地蔬果的特質後,突破侷限開始嘗試跨界創造。這兩地都是觀光熱點城市,令旅人流連的絕不僅是古蹟名勝,想必還多一份說不明白的氣質底蘊。若是現在還沒準備好轉換成慢速率過生活,下次有機會造訪二地時,不妨試著以這回當地住民與我們分享的眼光,好好體驗緩慢步調的生活方式。